沽源县:法治绘就“和美”乡村新“枫”景
转自:河北法制报
□ 郑超 贡龙
走进沽源县西辛营乡羊库伦村,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平坦宽阔的街道干净整洁,道路两边的法治文化墙图文并茂,美丽乡村建设在这里如火如荼。近年来,羊库伦村在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依法治村、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引领乡村新风尚,不断提升村民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提升硬件
打造美丽法治乡村
羊库伦村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相继建设完成了由乡村法治活动中心、法治服务站、法治小院、法治走廊组成的法治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在全域内形成了“一中心、一站、一院、一街道”的“四个一”法治建设格局,法治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成为了省司法厅第一个法治服务保障乡村建设基地。省司法厅党委对活动中心建设高度重视,厅主要领导听取村工作汇报,出席揭牌仪式,为工作队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乡村法治活动中心”“法治服务站”“法治小院”“法治走廊”四个分区布局合理、各具特色,既满足了当地村民对法治文化的需求,又成为了当地法治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今年8月,京津冀司法行政系统法治乡村建设观摩活动在该村法治活动中心举行。省司法厅驻羊库伦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韩林在省委组织部举办的第一书记培训班上作了“羊库伦村法治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思考”的专题报告,羊库伦村法治建设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发挥优势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工作队不仅仅要关注群众的收入和全村产业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优势,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为全村的和谐稳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让村民能够进一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韩林这样说道。
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在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律师管理处、省法律援助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多次组织普法宣传活动,为村民送法送服务。他们联合沽源县金源律师事务所,开展了“维护消费权益保障乡村振兴”“三八妇女节普法关爱‘她’”“法治安全教育进校园 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等一系列普法宣传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受到群众的欢迎。此外,沽源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等部门多次会同工作队开展各类普法活动,让法治之风劲吹和美乡村。
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队员朱志炜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法学博士,工作队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专门开设“志炜课堂”,每周进行一小时的法治文化宣讲。
“我记得,第一次来上课的村民只有14人,而且主要是来领取宣传品的,随着口口相传,来参加课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即便大冬天的,大家的上课热情也没有被寒冷阻却。”朱志炜颇有感触地说道。目前,“志炜课堂”已从最初的村内授课走向全县,授课人员不断增加,县里的机关单位和中小学里都有他们的普法身影。
调解优先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
人民调解重在基层、一线。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驻村工作人员熟悉乡土、亲近群众、善于调解的优势和作用,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今年夏天,因某单位在施工后,没有及时对河道进行清理,又遇大雨,导致雨水不能及时流出,倒灌至蔬菜大棚,造成两家菜农近30亩菜地损失。村民们找了工作队,工作队一方面向村民释法明理,另一方面积极为村民提供法律支持,并联系施工单位对此事进行调解,最终让受到损失的村民获得了赔偿款。“韩书记,感谢工作队的帮助,没有你们,今年的豆角可真就全都白种了!”村名们拿到赔偿款后激动地说。
类似这样的事有很多,宅基地纠纷、离婚财产纠纷等等,村民们有事就愿找驻村工作队寻求帮助。村民们也逐渐体会到了人民调解助民、惠民的特点,甚至有其他村的村民也慕名而至,通过工作队的调解化解了一些矛盾纠纷,工作队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法治助农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羊库伦村的蔬菜种植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我们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支援蔬菜销售,为全村的蔬菜销售保驾护航。”韩林说道。
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与张家口市司法局、沽源县司法局定期在全县开展“法助丰收”行动,并联系了派驻市、县两级的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现场为村民们进行法律指导,下乡普法、进门送法,为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答疑解惑,菜农们的法律维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以前我送到菜市场,被菜商现场不开价、随意压价等问题困扰。如今,我们按照法治精神走,可以合同订购,也先交定金,真遇见耍人的,我们搬出法律法规,让他们照规办事,凡事要有个说法。”菜农老刘这样说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省司法厅驻村工作队在羊库伦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始终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心在一起,送法办实事,以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如今的羊库伦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和美锦绣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