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食安天下

河北省平泉市全力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21 18:15:00 来源: 编辑: 阅读:

2023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助力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厚植特色优势  持续精准发力 河北省平泉市全力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简介:

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始终秉持“质量立菌、科技兴菌、龙头强菌、市场活菌、开放促菌、文化旺菌”的发展战略,经过全市上下40多年的大胆求索和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全市最具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最完整、农民从中受益最多、辐射带动能力最强、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未发生过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损害市场秩序事件、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等。截至2022年底,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63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产业链产值达到82亿元,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级第一。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市”“中国特色产业集群50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市”“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00强。依托食用菌产业创造的产业扶贫“三零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2017年3月,农业农村部在平泉召开了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三零模式”得到了时任国家领导人汪洋的肯定性签批。

一、聚焦“三个强化”,高标准擘画食用菌产业发展蓝图

(一)强化顶层设计。委托河北农大编制了《平泉市食用菌产业集群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做强两端、带动中间”,梯次建设全国新品种试验示范、高效栽培模式示范、鲜干品集采集散、产品精深加工、集成技术体系输出、关联配套产业集聚六大中心,加快实现“四个转变”(由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变、由传统优势区向现代示范区转变、由粗放消耗向绿色集约转变、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建设世界级食用菌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

1709523666935782.png

蘑菇采摘 图片来源:平泉市市场监管局

(二)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食用菌产业集群优先发展”原则,构建全员抓菌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四个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平泉市食用菌产业集群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职集群推进办公室,专门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和技术研究院两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并在全市19个乡镇成立3-5人的食用菌办公室,形成了“决策统一、机制完善、人财事三力合一”的管理机制和政通人和的营商环境。印发《平泉市2023年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做实金融、保险、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扎实推进标准化基地提升、重点项目引领、融资促进等“八大工程”建设。

(三)强化标准支撑。制定《滑子菇周年循环生产技术规程》等省市地方标准20项,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2%。制定应用省、市香菇地方标准10多项。香菇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8万亩,反季香菇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培育了燕塞、金稻田、绿河等一批标准化生产企业,主栽品种香菇由立袋、架式栽培向工厂化栽培转变,优质菇率提高45%,是全国食用菌高端设施种植中心。“工厂化菌棒厂+加盟园区分散出菇”模式和“香菇周年化栽培集成模式”,引领了全国香菇主产区生产经营模式转型升级。高质量实施国家食用菌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并被列入农业农村部2021年第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和河北省2022年国家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二、坚持“四个联动”,高质量打造现代食用菌产业高地

(一)坚持龙头牵动,不断巩固规模优势。全面推广双拱棚等创新栽培模式,打造全国最大周年化香菇生产基地,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积达到6.7万亩,累计建设10亩以上食用菌园区1500余个、工厂化生产企业8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数量超过1000家,种植规模达7亿袋,品种涵盖香菇、滑子菇、杏鲍菇、平菇、羊肚菌、灵芝等十多种,是国内最大的越夏香菇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培育壮大森源、润美等市级以上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31家,其中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8家,森源公司获评国家级龙头企业,其“菇芳源”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20年以来,围绕提升产品档次、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新建华素、鲜派、银湖等食用菌深加工企业3家,重点开发食用菌脆片、脆条、脆丁等休闲食品,食用菌调理食品、食用菌提取物,以及菌菇杂粮面等功能性食品、菇精菇粉等调味品,致力打造中国素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和食用菌精深加工中心。

(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科技兴菌”战略,编制《平泉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8个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课题和项目11个;建立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7个;建设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所等专业机构5家。印发《平泉市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引进食用菌领域高端人才122人,柔性引进吉林农大李玉院士、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等顶尖团队落地生根。累计举办各类培训近2000场次、20万人次,培育了食用菌“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8000余人。培育希才、森源等科技型企业10余家,累计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150个,取得各项专利108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15项,通过国家认定品种4个。

(三)坚持品牌带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借力“承德山水”品牌整体推广,放大“平泉香菇”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让“平泉食用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编制《平泉香菇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出台《平泉市推进知名品牌创建专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各类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食用菌品牌保护体系。平泉香菇、平泉滑子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生态原产地保护。平泉香菇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跻身国家农产品首批品牌目录300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6.3亿元,先后获得“十大地方特色蔬菜”“中国好香菇”等多项殊荣,被列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全国共有75个农业品牌纳入,其中食用菌品牌4个)。建立品牌使用管理体系,出台《“平泉香菇”品牌使用管理管理规范》和《“平泉香菇”证明商标管理实施细则》,在品牌管理内容、品牌使用者义务及行为规范品牌管理分工与职责,全市使用“平泉香菇”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主要生产企业、合作社、园区占比达80%以上,产值占比达85%以上。举办中国食用菌品牌集群成立大会、中国食用菌大赛颁奖典礼、第六届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等多项行业重要活动,平泉食用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坚持市场拉动,不断健全流通体系。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汇聚信息流,提升产业主动权与话语权。培育壮大食用菌经纪人、流通企业等各类流通主体3000多个。构建食用菌价格指数平台,建设集商品集散、价格指数、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交易中心。全市香菇产品销往国内60余个大中城市以及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2600余万美元,其中鲜香菇出口量8000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以上,成为全国唯一具有产地定价权的基地县。布局食用菌冷藏保鲜设施79处,实现标准化园区全覆盖,构建起鲜品市场短期价格调控能力。谋划食用菌集采中心、智慧农业调度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加速食用菌销售集散中心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搭建电商直播产业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园区,通过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以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形式,推动网络营销加快发展。

三、完善“三重保障”,高效率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一)完善政策保障。出台全市《招商选资引智优惠政策》,围绕新上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用地、企业上市、人才引进等8个方面,制定21项含金十足的具体扶持政策。制定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对食用菌新建园区、老旧园区改造、科技创新、经济人队伍建设、品牌建设等关键节点给以精准支持,并对列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食用菌类项目优先批复,实现政策叠加,构建了有分量、具新意、能落实的政策体系,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资金项目。

(二)完善资金保障。每年列支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整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农业深加工重点项目、农业品牌发展、中央主食厨房贷款贴息、产业强镇、创新驿站、智慧农业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以及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向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倾斜。2023年,共投入资金9314万元引导食用菌产业集群提档升级,其中衔接资金项目批复6324万元,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投向食用菌产业2990万元。支持金融机构推出“蘑菇贷”“香菇贷”等食用菌产业专属普惠金融产品,今年以来,建设银行平泉支行支持香菇种植农户及企业园区200余家,贷款金额近1.5亿元;工商银行平泉支行支持香菇种植农户及企业园区70余家,贷款金额近5000万元。

(三)完善人才保障。印发《平泉市“假日工程师”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平泉市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打好“精准引才、精准用才、精准留才、精准育才”组合拳,形成强有力的食用菌高层次人才和产业人才支撑。进一步充实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工作力量,人员编制由12名增加到18名,工作经费由25万增加至100万。特别是通过落实人才政策,成功引进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常驻平泉,5月份,张金霞研究员被我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并荣获奖金10万元。

下一步,平泉将继续推进“食用菌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老旧园区改造提升和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二是以标准化为依托,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融合化、全流程标准化、全环节品质化“三化一体”协调发展。三是围绕补短板,加快推进食用菌集采中心、食用菌销售集散中心、智慧农业调度中心、产业投融资平台等项目建设。四是聚焦强链延链补链,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人才集聚、氛围创新、专业高效的营商环境,带动食用菌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

案例实施成果

成果一

案例实施前 食用菌种植、加工主要以粗放型种植加工为主,加工方式不统一,食品安全无保障

案例实施后 平泉市先后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市”“中国特色产业集群50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市”“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00强。

成果二

案例实施前 种植过程无标准可依据,生产效率低,生产规模大小不一,品质参差不齐,成本无法计算

案例实施后 制定《滑子菇周年循环生产技术规程》等省市地方标准20项,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2%。制定应用省、市香菇地方标准10多项。香菇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8万亩,反季香菇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成果三

案例实施前 食用菌种植呈零星分散种植,不聚集,规模化种植更无从谈起,且种植品种单一。

案例实施后 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积达到6.7万亩,累计建设10亩以上食用菌园区1500余个、工厂化生产企业8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数量超过1000家,种植规模达7亿袋,品种涵盖香菇、滑子菇、杏鲍菇、平菇、羊肚菌、灵芝等十多种,是国内最大的越夏香菇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

成果四

案例实施前 食用菌工业化生产企业仅有承德森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单一为蘑菇酱,注册了“菇芳源”商标,无任何影响力。

案例实施后 培育壮大森源、润美等市级以上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31家,其中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8家,森源公司获评国家级龙头企业,其“菇芳源”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20年以来,围绕提升产品档次、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新建华素、鲜派、银湖等食用菌深加工企业3家。

成果五

案例实施前 种植过程全凭历年积累经验,种植过程对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更无从下手,生产产量全凭“靠天收”。

案例实施后 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8个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课题和项目11个;建立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7个;建设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所等专业机构5家。印发《平泉市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引进食用菌领域高端人才122人,柔性引进吉林农大李玉院士、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等顶尖团队落地生根。累计举办各类培训近2000场次、20万人次,培育了食用菌“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8000余人。培育希才、森源等科技型企业10余家,累计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150个,取得各项专利108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15项,通过国家认定品种4个。

成果六

案例实施前 “平泉香菇”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案例实施后 平泉香菇、平泉滑子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生态原产地保护。平泉香菇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跻身国家农产品首批品牌目录300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6.3亿元,先后获得“十大地方特色蔬菜”“中国好香菇”等多项殊荣,被列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全国共有75个农业品牌纳入,其中食用菌品牌4个)。建立品牌使用管理体系,出台《“平泉香菇”品牌使用管理管理规范》和《“平泉香菇”证明商标管理实施细则》,在品牌管理内容、品牌使用者义务及行为规范品牌管理分工与职责,全市使用“平泉香菇”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主要生产企业、合作社、园区占比达80%以上,产值占比达85%以上

成果七

案例实施前 蘑菇的流通仅限于承德地区,产出产品无法走出当地,价格受外地影响较大。

案例实施后 培育壮大食用菌经纪人、流通企业等各类流通主体3000多个。构建食用菌价格指数平台,建设集商品集散、价格指数、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交易中心。全市香菇产品销往国内60余个大中城市以及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2600余万美元,其中鲜香菇出口量8000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以上,成为全国唯一具有产地定价权的基地县。截至2022年底,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63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产业链产值达到82亿元,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级第一。

我要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