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借贷起纠纷 法院调解续情谊
近日,顺平法院成功化解一起老友间的借贷纠纷。面对双方当事人,承办法官化身“倾听者”,通过认真聆听倾诉、疏导积郁情绪、搭建对话桥梁,最终促使双方冰释前嫌,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案情简介
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为多年老友,2024年7月至11月,张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多次向好友李某借款8万元,约定半年后归还。借款到期后,张某仅偿还3万元,剩余5万元一直拖欠。李某多次催要未果,无奈于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偿还本金及利息。
调解过程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立即着手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案情,原告愤愤地表示:“被告不仅不还钱,还不接电话、不回微信,看样子要赖账了”。被告则无奈地告诉法官,因家人生病住院花销巨大,没还钱的情况下实在没脸联系原告。
承办法官敏锐捕捉到双方矛盾焦点是信任危机叠加情绪对抗,便决定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分头化解心结。对原告,法官肯定其帮助朋友的情义,同时向其陈述被告目前的家庭困境,如果出具判决书也无法立即得到款项。对被告,法官严肃释法:“民间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若拒不还款,不仅要承担本息,还可能被纳入失信名单。”
在阐明法理的同时,承办法官又引导二人回顾多年友情点滴,唤醒彼此心中的温暖记忆。被告深刻认识到自身过错,当场诚恳道歉;原告体谅被告实际困难又念及多年情分,情绪逐渐平复。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让险些破裂的友情得以延续。
"钱债易偿,情债难还"。法院通过耐心调解,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修复了友情,让对簿公堂的双方重拾信任,有力彰显了司法的人文关怀。下一步,顺平法院将继续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用心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热门推荐